您好,欢迎光临!
客服中心
大数据“黄灯困境”积累数据才有效措施
2018/2/12 20:26:17

  如果说“闯黄扣分”新规,是在挑战中国人骨子里的“黄灯加速”陋习,那么,学会向公众开放数据,学会用数据决策,或可让决策部门摆脱“黄灯困境”,更是启动透明政府的技术利器。

在巨大争议中,“闯黄灯罚6分”规定,在执行6天后暂缓执行。短短六天,这项新规暴露出来的“模糊地带”,让这项政策在具体执行中左右摇摆,备受诟病。

正在全球风行的“大数据”革命,或许会给这个尴尬的“史上最严交规”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思路——让数据和信息成为制定战略和决策的基础,促成精细管理,提高决策质量。

这也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连续十年居世界第一的现实中国,提供了新的管理哲学——从各种交通事故积累的庞大数据中发现规律,确定最有效的措施、最好的做法在全国推广。

一位交警说,自己在执行处罚时会视具体情况而定,如果是驾驶者无意识行为就不处罚,但这很难分辨。

城市交通规划专家、清华大学教授文国玮的结论是,正常行驶情况下,10米内刹不住车。他用“停车视距”(车辆从发现障碍物,采取制动到完全停止的距离)的公式来说明:时速40公里时,停车视距是45米,减一个车身长度,停止线前停止需要40多米。时速30公里需要25米,20公里15米。

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则用一场试验来表明立场。这家独立第三方专业数据采集与研究平台安排7组司机按时速8020公里限速行驶,发现黄灯踩刹车到制动力完全发挥,平均反应时间近1秒,最后得出的结论是:乌龟不会闯黄灯,但驾驶员照章行驶100%免不了闯灯。

既然很难做到不闯黄灯,那么驾驶员就应提前做好刹车准备,但提前减速又会降低路口车辆通过率,加重拥堵。

近年来,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开放公共数据的浪潮,推动了透明政府建设。目前,中国在医疗、社保、收入分配、食品安全、交通等民生领域都存在信息不透明,大数据时代,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把这些信息公开出来,让民众了解真相。

涂子沛相信,大数据的发展将有助于培养中国的数据文化,改变中国数据公信力弱、质量低的现实,在社会上形成“用数据来说话、用数据来管理、用数据来决策、用数据来创新”的文化氛围,特别是在公共领域里,要推行数据治国。